来源:【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当春风轻柔地拂过汾河两岸,龙城太原便被清明的气息悄然笼罩。街头巷尾,青团的淡雅清香与新柳的鲜嫩翠绿相互交织,共同勾勒出这个传统节气独有的迷人韵味。在这缅怀先人的时节,我们的健康也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为此,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精心为您准备了一份来自消化内科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清明健康小贴士,助您安然度过这个节气。
清明节健康护航行动——守护家人 “胃” 来

清明时节,我们在追思先辈的同时,更应珍惜和守护眼前的亲人。恰逢4.9 国际护胃日临近,我院消化科特别强调对生命健康的守护。而筛查Hp,堪称预防胃癌、胃溃疡等疾病的 “第一卫士”。幽门螺杆菌作为胃癌的一级致癌源,具有显著的家族聚集特性。及时进行筛查,既是对家族健康隐患的现代科学解读,更是对在世亲人最贴心、最实际的关爱与守护。
接下来,让哪吒带领大家走进一场紧张而重要的除幽保胃战,携手共同守护家人的健康。
呼气试验为何要空腹


进行呼气试验(特别是碳13呼气试验)通常需要空腹。这背后有着重要的科学原理:呼气试验是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常用方法,为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无误,患者检查前需保持空腹。原因在于,进食后胃内食物消化会产生气体,干扰检测,无法真实反映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同时,胃内食物残留会阻碍检测试剂与胃黏膜充分接触,影响对幽门螺杆菌反应的准确检测。只有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测,得出的数据和结果才更可靠,能为医生诊断和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精准依据。一般来说,为获最准确结果,患者需在接受呼气试验前4- 8小时内禁食。此外,检查前一个月内,应避免服用抑酸药、铋剂类胃黏膜保护药以及抗生素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当您感到胃部不适时,建议及时进行呼气试验检测,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不容小觑。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革兰氏阴性菌,拥有极强的生存能力。它能在胃内酸性环境中顽强生存,并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刺激胃酸分泌、引发免疫反应等多种机制,对胃黏膜造成严重损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发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病情严重时甚至可能发展为胃癌。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与预防
1、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粪-口传播等途径感染他人。例如,共用餐具、亲密接吻、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都可能导致感染。
2、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归来等情况下,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 秒;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刷牙、漱口,并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坚决避免随地吐痰。
▶饮食卫生:确保饮用水干净卫生,杜绝饮用未经处理的水;避免食用生或半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和海产品,一定要彻底煮熟后再食用;在外就餐时,尽量使用公筷公勺,最大程度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避免接触传播途径: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保持适当距离,避免亲吻、口对口喂食等行为;在公共场所或疫情高发期,正确佩戴口罩,有效减少病菌传播;对于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如餐具、玩具等,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1. 合理饮食:
尽量避免过度刺激、辛辣、油腻的食物,多食用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
2.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坚决避免熬夜、劳累等不良作息习惯。
3. 个人卫生:
时刻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尽量避免使用公共餐具等,降低感染风险。
4. 戒烟限酒:
烟草和酒精对肠道健康危害极大,应尽量戒烟限酒。
通过以上全面的健康宣教,我们衷心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幽门螺杆菌的认知,切实加强预防措施,积极促进患者的健康管理,共同守护胃肠道的健康。
温馨提示:
两院区消化内镜门诊在工作日均可进行呼气试验检测。
清明时节呼吸道的 “闯关游戏”
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回升,然而春寒却时常 “杀个回马枪”。冷暖空气频繁交锋,使得空气中的湿度和气流变得极不稳定。对于我们的呼吸道而言,这无疑如同开启了一场艰难的 “闯关游戏”。花粉、柳絮在空气中漫天飞舞,宛如隐匿的 “小刺客”,悄无声息地刺激着鼻腔与咽喉;加之早晚温差较大,稍不留意,支气管就可能在寒暖的急剧切换中 “拉响警报”,咳嗽、气喘等问题便容易随之而来。

清明节呼吸系统疾病小TIPS
清明正值春天气温波动期,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空气湿度增加,花粉、粉尘、祭祀烟尘等悬浮颗粒物也明显增多,这些因素极易刺激呼吸道黏膜,诱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1. 病原体活跃:
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原体在此时较为活跃,导致感冒、流感、支气管炎等疾病高发。
2. 过敏风险:
花粉、柳絮等过敏原大量出现,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过敏体质者需格外注意。
3. 环境因素:
祭祀焚烧产生的烟尘以及春季干燥的空气,可能会加重呼吸道负担,致使黏膜干燥,防御功能下降。

常见呼吸道疾病及预防策略
1. 普通感冒与流感
症状:
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初期清水样,后期可能转为黄绿色)。
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
●提前备好复方感冒药或中成药(如连花清瘟),一旦出现症状及时用药。
●科学佩戴口罩,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口罩需完全覆盖口鼻,每 4小时或潮湿后及时更换。
●正确洗手:外出回家、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用肥皂 + 流动水搓洗20秒,确保指尖、指缝、手腕全面清洁。随身携带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备用。
●咳嗽/打喷嚏礼仪:用纸巾遮掩口鼻,或弯曲手肘遮挡,避免飞沫传播。
●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免疫力下降高峰期:23 点后)。
●适度运动:每周3-5次有氧运动(快走、游泳等),每次30分钟,提升心肺功能。
●室内通风:每天开窗2-3次,每次30分钟,降低密闭空间病毒浓度。
●高频接触区消毒:门把手、手机、键盘等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每周2-3次。
●减少聚集:流感高发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商场、大型活动),必要时保持1米社交距离。
●家庭防护:家人出现流感症状时,患者单独房间休息,佩戴口罩;采用分餐制,餐具煮沸消毒;体温计、毛巾等个人物品不共用。
●健康监测与就医:突发高热(39-40℃)、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可能伴有咳嗽、咽痛。确诊后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或玛巴洛沙韦(遵医嘱),可缩短病程、减少重症风险。若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3天不退、胸痛等,立即就医。
2. 过敏性疾病
防护重点:
●外出佩戴口罩(建议N95或医用外科口罩),减少花粉接触。
归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过敏原。
3. 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
●近期趋势:2024年百日咳病例激增,需警惕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症状。
●应对措施:及时接种疫苗,家庭内隔离患者并做好环境消毒。

出行防护要点
1. 科学穿衣:
采用 “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透气、中层保暖、外层防风,方便随时增减衣物。
2. 环境适应:
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定时开窗通风。在潮湿地区出行,可佩戴含艾叶、苍术的中药香囊,净化周围空气。
3. 卫生习惯:
勤洗手(尤其接触公共物品后),未清洁双手前切勿触摸眼、口鼻。随身携带消毒湿巾,以便及时清洁手部。
误区澄清
1. “吃维生素C防流感”:
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维生素C可预防流感,过量补充还可能引发腹泻。
2. “醋熏消毒”:
醋熏产生的刺激性气味会损伤呼吸道,不仅无效,反而有害。
3. “捂汗退烧”:
这种做法可能导致脱水,应采用物理降温 + 合理用药的方式。
再将目光转向饮食,清明的餐桌丰盛而传统,软糯的寒食、鲜香的春笋、肥美的河鲜…… 每一样都令人垂涎欲滴。然而,胃肠在历经了冬日的 “慢节奏” 后,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美食 “轰炸”,一时间也会感到应接不暇。寒食不易消化,若过量食用,胃里就仿佛被塞了一团乱麻,积食、腹胀等问题便会接踵而至;春笋富含膳食纤维,虽对健康有益,但一旦贪吃,肠道蠕动过快,腹痛、腹泻便会前来扰人安宁;河鲜若处理不当,携带的细菌、寄生虫更会在肠道内 “兴风作浪”,引发呕吐、肠胃炎等不适症状。
结语
清明既是缅怀先人的时节,也是调理身心的关键期。通过科学防护(如佩戴口罩、保持卫生)、合理养生(饮食与运动结合)及及时就医,可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风险。若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
愿您在享受春光的同时,筑牢呼吸健康屏障。

END

图文: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预防保健科
编审:党委宣传部(宣传中心) 邵蕊菁
责编:党委宣传部(宣传中心) 王 斌
投稿邮箱:tyszxyy6012@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微信公众号致力于公益宣传
无任何商业用途
若有文字、图片、视频设计侵权或违规
请及时告知删除
来院路线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本文来自【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