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乡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5:00:00    

乡愁

————怀念我的母亲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船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数十年后,“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静静地躺在黄土地里头。此时此刻,我再次想到母亲,想到故乡。广袤的原野,英姿飒爽的白杨树,春阳明媚下金灿灿的油菜花,碧波荡漾的麦浪,还有晨曦中袅袅兮风的炊烟……无数次在梦境里、脑海里恣意飘荡出的画面,这难道不是我念念不忘的乡愁么?

清清思恋,明明皓月!无尽乡愁涌入怀,道出19年来年来对母亲无尽的思念。乡愁犹如村庄前寄托片片相思的潺潺流水,或是儿时依偎在母亲怀里吮吸着甘甜的乳汁,乡愁又是母亲用粗糙的双手托起的辛酸和苦涩。

记忆里的母亲总是忙忙碌碌。母亲的善良、勤劳、贤惠自不必说,她对自己的孩子像老牛舔小牛一样的深情,在我心里始终伟岸。

幼时,我们生活在那个经济刚刚复兴的年代,大家都是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不幸的是父亲三十五岁时就突然暴病离开了他的六个儿女。是母亲用她孱弱的臂膀撐起快要垮塌的家。母亲像一头老黄牛起早贪黑挣工分,整天干着男劳力的活,为的是让没爹的孩子一样生活的幸福快乐。她每天打早出工,日落西山收工,夜里还要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纺线、织布、缝缝补补。她一生的时间全部用到了抚养、教育、牵挂我们上。

那时,农村生活条件都异常艰苦,想要吃一个白面馒头或者一碗白面面条简直就是一种奢侈,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红、黄、黑”组成的食材。虽然食材粗糙,但母亲总会变着花样做出美味的食物。像面鱼子,她先把红薯粉用开水烫成半熟,再用漏勺滤成蝌蚪样的小鱼子,下到开水锅里上下翻滚煮熟捞到碗里,泼上蒜泥、芝麻盐、香菜叶子,一碗热气腾腾细腻浓香的面鱼子便出现在我们面前。有一个冬天,出现了一次颇为惊险的小事故。早上刚蒸出来的红薯面窝窝头,热乎乎的吃起来黏、腻、甜,可到了晚上再吃时硬得像铁坨子,我不小心使劲肯了一口,把门牙生生的硌掉一颗,疼得我哇哇大哭大叫,鲜血弄得满嘴都是,至今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从那以后,母亲不在单独做红薯面窝窝头,而是用三分之二的玉米面和三分之一的红薯面混合在一起,这样做出来的窝窝头既黏甜又酥脆。这种食物的味道萦绕着我的童年。

三十年前,我背着简单的行囊,迈着蹒跚的双腿,怀揣着对未来的梦想,远走他乡踏上求生之路。我第一次离开家,送我的是母亲,她婆娑泪眼依依不舍望着汽车绝尘远去。这醇厚绵绵的记忆任时空流转也挥之不去。

故乡的食物亦“绑架”了我的记忆,而今,虽身处信阳,各式美食虽琳琅满目。我却仍然对:杂面馍、粉浆面条、刀削面、羊肉烩面、牛肉拉面、特色豆面……这些面食情有独钟。

相信每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会有一丝一缕的乡愁,特别是那些游曳在外之人,乡愁似烟,乡愁似梦,乡愁是永恒的,有起点没有终点。我的乡愁里有父亲的令人心碎和缺憾,有母亲温柔的叮咛和殷殷期盼,有兄弟姐妹雨中相依为命的共伞,互帮互助的暖心……

如今,望着母亲坟头上凄凄的小草,揺弋的乡愁挥之不去。“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漂泊……”故乡散发着泥土芬香气息,我深深地允吸一口,我的喉咙梗塞了,我的双眼模糊了。

故乡,那里曾经伫立着祈盼儿子早日归来的老母。故乡,那里曾经有个身材瘦弱、经历岁月沧桑的老人,故乡那里有泪眼婆娑,有笑靥如花,那里笛声悠悠,魂牵梦萦……

二零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别尔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