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郑爽报道 火锅奶茶自由了,胃却开始“闹罢工”;外卖软件里收藏了百家美食,抽屉里却囤了十几种胃药。当“舌尖上的狂欢”与“消化系统的警报”形成现代人饮食的魔幻现实,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提醒我们:善待肠胃,才是真正的“吃货修养”。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镜二病房主任刘希指出,胃病防治需遵循“三分治,七分养”原则,早期筛查与科学养护是守护胃部健康的关键。
“胃镜检查中,受检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胃部问题。”刘主任介绍,常见胃病主要分为四类,浅表性胃炎最为普遍,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人会出现间歇性胃痛、胃胀或嗳气;糜烂性胃炎因胃黏膜局部溃烂,表现为持续性钝痛,可能伴随反酸、烧心;胃溃疡穿透黏膜肌层,典型症状为规律性疼痛,如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进食后疼痛加剧,部分可伴呕血、黑便症状;萎缩性胃炎以胃腺体萎缩退化为特征,本身症状不明显,但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肠化生时,癌变风险显著增加。
刘主任强调,胃病症状具有隐匿性,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等症状,需结合医学检查明确诊断。
饮食管理方面,需避免生冷硬辣、腌制烧烤等高刺激食物,减少咖啡浓茶摄入,注意食物温度适宜。东北地区居民尤其要控制酸菜、腊肉等腌制食品的食用频率。生活习惯上,规律作息、保证三餐定时定量是基础,年轻人需特别注意早餐摄入,长期不吃早餐易引发胆汁反流型胃炎。用药安全不容忽视,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或止痛药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黏膜保护治疗。此外,压力过大会导致胃功能紊乱,建议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胃癌是我国死亡率第三位的恶性肿瘤,但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刘主任指出,胃镜检查是发现早期病变的金标准。建议以下人群定期检查:4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常规筛查)、长期出现胃痛反酸等症状者、胃癌高发区居民或有家族史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及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者。检查频率方面,浅表性胃炎患者每5年复查一次;糜烂性胃炎或胃息肉患者治疗后需半年至一年复查;萎缩性胃炎患者需密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