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现场直击!仪陇首届客家运动会场面超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20:05:00    


426

仪陇县丁字桥镇乐兴小学操场内人头攒动,红旗招展,

“魅力客家・和美乡村”——2025年仪陇县首届客家农民运动会

拉开帷幕。

来自33支客家代表队齐聚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与客家文化的土地,

共同开启这场融合了传统农耕技艺与体育竞技的盛会,

不仅展现了该县30万客家儿女的活力,

更成为了仪陇传承客家文化、推动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参赛队伍风采

参赛队伍以村(社区)为单位,

33支参赛队伍跟随引导员陆续进场,运动会正式拉开序幕。

引导员手中的引导牌别具一格,由传统农耕生产中的竹筛制成,

每支队伍的名称都贴在圆形竹筛中间,独具客家味道。









会旗交接仪式



运动会为展现客家人


“耕读传家、和衷共济”的精神,


精心设置了


“泥地拔河”“抓鸭摸鱼”


“筷运土豆”“挑粮接力”“趣味篮球”


五大别具一格的特色项目。



直击现场精彩



拔河比赛

4月26日下午,在乐兴场镇旁的一方水田里,随着裁判的哨响,泥地拔河赛拉开了帷幕,双方参赛队员双手紧握麻绳,稳住重心,核心发力,麻绳在队员的手中绷得笔直,伴随着“一二一二”的口号,双方僵持不下,更有队员为了稳住局面,将沾满泥土的麻绳衔在口中,引发观众一阵欢笑。





抓鸭摸鱼

“抓鸭摸鱼”比赛中,

50只鸭与300条鱼在泥潭混战,

参赛者徒手捕捉,既考验了敏捷度,

又重现了客家人田间劳作的日常场景;






挑粮接力






筷运土豆








扩展阅读




传承与创新 客家文化的守护与文旅融合实践






客家农民运动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仪陇深耕文化传承、探索文旅融合的生动缩影。作为西南第二大客家聚集地,仪陇以“文化+产业”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明末清初,客家先民大多从广东一带出发,一路风餐露宿落业仪陇。300多年来,仪陇客家人以丁字桥镇乐兴社区为聚居中心,发展至今,现有30多万客家儿女定居,他们将耕读文化融入这片红色热土,客家精神在仪陇源远流长。

一直以来,仪陇都致力于守护文化根脉。目前,该县超5万人能流利使用客家话,在部分中小学,还开设了客家话课堂,确保客家语言的代际传承;婚丧嫁娶仪式、客家民歌(如山歌、嫁歌)等民俗被纳入非遗保护;丁氏庄园、龙母宫等客家建筑群保存完好,成为研究川北客家民居的珍贵“活化石”。

“乐兴这一带基本都是客家人,客家文化最独特的一点就是客家话。为了进一步传承客家文化,我们二十年前就开设了客家话教学的特色课程,让孩子们能继续传承客家文化。”乐兴小学副校长张立告诉笔者,特色课程每周一节,主要是以客家语言进行教学,以诗词、歌曲等形式为载体,既能教授知识,也能学习传承客家语言。

在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上,仪陇以“红色旅游示范县”为基础,叠加客家文化特色,形成多元业态。在景镇融合新模式下,朱德故里景区与马鞍镇联动,打造“德乡慢村”精品民宿群,游客可在此体验客家“慢生活”,品尝九大碗水席、入住白墙青瓦院落、观赏农耕文化展演;丁字桥镇乐兴场定期举办的客家集市,从特色美食到传统技艺展示,再到山歌对唱,再现“赶场”传统,成为网红打卡地;研学与体验并重,客博园内设非遗村落、琳琅剧场,游客可参与客家编织、山歌学唱等活动,朱德故里景区推出红色研学与农耕体验结合路线,年接待研学学生超2.7万人次。







朱德故里·德乡仪陇
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欢迎您

来源丨图文/县委报道组 视频/仪陇融媒

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微信号:yilongnews
新浪微博:@仪陇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