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韵,国色天香。菏泽再次以花为媒,邀约全世界共赏国色芬芳。千年花事今更艳,菏泽牡丹为何能年年出圈?
一朵牡丹花,何以绽放千年?
菏泽享有“中国牡丹之都”盛誉,自古便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如今更是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繁育、栽培、科研、加工、出口和观赏基地,甲天下的菏泽牡丹,何以绽放千年不凋零?
菏泽是一片历史悠久的古老热土,牡丹的传说如同花香般弥漫了千年。菏泽牡丹栽培始于隋、兴于唐宋,至明清进入鼎盛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传统牡丹品种仅剩下166个,其中菏泽保存下来118个,占比70%以上。如今,这片土地已扎根繁衍出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308个品种的牡丹。
在菏泽,牡丹不仅仅是一朵花,它以各种形式存在于这座城市之中。它可以是一幅画,纯手绘工笔牡丹画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产品远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可以是一件瓷器,刻瓷牡丹常被外国友人“点名”作为纪念品;它可以是一件汉服,在一针一线中,把整个盛世穿下;它还可以是一件蛋雕工艺品,蛋壳上“永不凋零之花”汇聚成端庄大气的典雅;在菏泽,牡丹还可以是一条赏花专线、一辆牡丹主题公交车、一部电视剧……
牡丹不仅是特产,还是地标,更是城市文化IP,它点缀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已经完美融入了现实生活,成为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日常所需和情感共鸣。在这里,牡丹文化既可以雍容高雅,又可以“接地气”,这种文化符号浸润人心,传承千年,因为它是我们的生活态度,是我们对更加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一座“牡丹桥”,何以通达全世界?
好花应与天下人共赏,好品应与天下人共享。近年来,菏泽以花为媒,以花兴城,高规格融合举办牡丹节会,搭起了菏泽走向世界的“牡丹桥”。从1992年4月成功举办首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起,这场文旅盛会已走过三十三个春秋。今年,以“让世界爱上菏泽牡丹”为主题,精心筹备4个分论坛、29项节会活动,涵盖赏花旅游、产业发展、文艺展览、学术交流等领域,旨在让更多人领略牡丹之美、城市之美,让更多人走进牡丹之都、爱上菏泽牡丹。
除了供人观赏,花落之后的利用,菏泽也挖掘到了极致,产业链拉长的结果,就是客观的经济效益。菏泽深挖牡丹蕴含的多元价值,突破了其花期短暂的瓶颈,变“谷雨花谢人散”为“四季繁华”。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菏泽开发出了牡丹籽油、牡丹茶、日化品、生物医药等11大类260余种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菏泽牡丹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
一时盛景 何以铸就菏泽气质?
走进牡丹之都,这片厚重的文化沃土,名花与名人相知、与名品相遇,滋养形成独具特色的牡丹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菏泽气质。白居易曾说: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这样描写牡丹:牡丹,艳冠群芳,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在蒲松龄笔下有“葛巾和玉版”的神话故事,再到诸多文化名家与菏泽牡丹结下深厚情缘,如今更是衍生出画牡丹、雕牡丹、绣牡丹等文创作品,牡丹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从未褪色,这就让菏泽有了一种独特的气质,擦亮了“牡丹之都、花样菏泽”城市名片。现在的菏泽牡丹,已从“一时盛景”变为“四季盛放”,从“单一种植”升级为“全链发展”,成为菏泽独具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菏泽牡丹的故事还在续写,这朵“盛世之花”必将在齐鲁大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文/林月梅)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