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记者 晋文婧

一趟从明清风貌追溯至楚风汉韵的历史之旅由这里启程——
走进“活着”的寿县古城
寿县古城宾阳门前的牛肉汤店内,汤锅热气腾腾,掌勺的师傅一心熬汤;门前人来人往,收银的周锦萍却是心直口快:“我喜欢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聊天,宣传自己的家乡,宣传我们的特色美食。”宾阳之门,迎接宾客,当地人的好客之道、迎宾之礼,似乎首先融入这一碗牛肉汤了。一排店铺前面的小广场,见证了附近居民午后的时光,也见证了四海游客繁忙的旅程。一辆接着一辆的观光车,将游客从通淝门送至宾阳门,古城之旅由此开始,从楚风汉韵到明清风貌的历史之旅也由此开始。楚金币文创。徐旻昊 摄
“年代感”和“硬科技”
来访的游客早已做足了功课:宾阳门,是寿县古城墙中保存最为完好、人文历史内涵最为丰富的一个大门。从这里登临城楼,大家充满期待。讲解员蒋春帆介绍:“眼前看到的这个城墙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重修于南宋嘉定年间,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了900多年。城墙下部是条石垒砌,采用寿县八公山的原石,上部的砖则是明清时期维修时使用的砖块。”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材料历经风霜依旧鲜活,“筑造城邦”亦为“铸就历史”,这一方古城墙体现了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如何探索古城墙背后的故事?寿县文史专家李凤鑫带领记者走了一遍。他指着古城墙所保留下来的铭文砖告诉记者,东门留下的历史信息是最多的。寿县古城墙中,字砖并不多,大多集中于城墙东南角这一区域。“寿县的古城墙,应该可以说是在全国范围内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宋代土坡战城。”李凤鑫说。什么是“土坡战城”?墙的内侧是斜坡式,在中国城市建造史上,其学名就叫“土坡战城”,用于军事防御。寿县地处南北交界,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此后的年代里,黄河夺淮,城墙又需增加防洪功能。抵御战事、防范洪水,成为筑城的两大目标。古城墙为何能够完好保存至今?李凤鑫介绍,北宋之前,城墙破坏得比较厉害,后来为了抵抗金兵的入侵,对古城进行了重筑,南城墙北移300米,城内面积缩小,城墙墙体加固,并运用了新的建筑改良工艺,这对于宋代城墙的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古城防水体系,如月坝等设施,均为明代所建。据记载,明代此地发生大小水患40多次,为了保护古城,就要增强其防洪功能,一方面通过月坝将城内的积水排出去,另一方面在城墙外侧增设砖石墙。从北宋到元明清这个时间段,城墙历代都有损毁,而历代都有修葺,四个城门的砖砌,使用了糯米汁、石灰、桐油等黏合剂,凝固以后强度很高。中国古代建筑体现出技术与智慧的完美结合,令人叹为观止。“去参观”和“当主角”
“春暖花开了,研学团都过来了。”游人们喜欢站在城墙下,聆听古城墙的风雨历程,蒋春帆等讲解员们开始忙碌起来。“自从2023年寿县文旅火爆出圈,两年来我们一直比较忙碌,但是忙得非常高兴,因为自己的家乡慢慢地被大家所熟知。”蒋春帆说。游人们的尽兴,来自古城墙的丰富信息,来自讲解员们的专业讲解,或许也来自依托古城墙所打造的“柔性服务”。城楼下、瓮城内,中间是通道,两边的空地是瓮城的精髓所在,能呈现什么?记者在这儿看见了一方小舞台,这是春节演艺活动留下的设施而并未拆除,人人可以上台“当主角”。循着歌声而去,记者见到了一支民间艺术团。他们刚刚参加了在寿县八公山乡举办的春季“村晚”,上演“压轴戏”,此后在周边游览观光时发现了这个小舞台。团长李玲说:“桃花、梨花、油菜花,风景迷人;瓮城内的小舞台,同样迷人。我们把音响支上,唱上一曲,抒发一下感情。”看景也入景,游览亦沉浸。寿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胡悦介绍:“立足于寿县的一些资源和特色,我们策划了一批活动。包括已经结束了的春季‘村晚’,还有八公山民俗活动暨寿州古城物资交流大会、第十二届古玩藏品交流会、八公山梨花诗会暨2023—2024年度寿县文艺精品奖颁奖典礼、八公山豆腐文化交流会、中华音乐节万人徒步八公山以及安丰塘龙舟大赛,这些都是围绕着春季也就是3月至5月开展或准备开展的系列活动。”文旅活动的创意性,不断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古城墙”和“楚文化”
“瓮城、斗城和方城,你们走进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咱们博物馆的大门设计与寿县老城门的空间格局类似,同时,楚博整体建筑模式又是楚风高台式建筑。”走进位于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该馆副馆长朱远俊向记者提到了“古城墙”和“楚文化”的“链接”。楚博2024年入馆观众总量约为90万人次,2024年和2023年基本持平。游客多了,游客关注点也更多了。寿县古城一角。徐旻昊 摄
当然,更多的游客和网友询问,这里为何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朱远俊说,寿县出土了鄂君启金节、楚金币、楚大鼎等大量珍贵文物,以寿春为都,只有短短的18年,却是楚人经营江淮400年的蓄势,是楚文化最后的积淀。20世纪30年代,李三孤堆楚王墓的发现,拉开了楚文化研究的序幕。多年以后,武王墩墓进行的科学考古发掘,使两处墓葬中的文物跨越历史时空得以“相见”,使淮上楚史构成“闭环”,使这一条从“王城”到“王陵”的文化线路成为焦点。这片土地上,曾经营建了一座庞大的、规整的楚国都城,曾经送别楚国的夕阳、迎来汉文化的曙光,曾经在风云际会中走过宋元明清的历史长河。胡悦说:“需要域内文物的集中保护和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淮上历史的丰厚,如何助力跨越地域、穿越时空的文化旅游线路、文化旅游核心区的呈现,这是人们所期待的。《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4月10日)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