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农人|从荒山到花园,蒙阴“追蜂”女孩在乡村酿甜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5:1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郭辰昊 刘志坤

在山东蒙阴县方山脚下,一片80亩的荒山经过十余年改造,如今绿荫成海、蜂飞蝶舞。这里是蒙阴“追蜂”女孩张宁和家人的“战场”,也是她们打造的蜂业基地。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到反哺家乡的新农人,张宁用行动证明,乡村的“甜蜜事业”大有可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爆料电话:0531-85193656;邮箱:405617016@qq.com)

从卡车到互联网,两代人的传承与变革

1996年出生的张宁,从小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卡车载着蜂箱和家当,从山东到南京,一家人在帐篷里经历过暴风雨的侵袭,也目睹过冰雹砸毁蜂箱的无奈。“最盼望全家人能团聚。”张宁回忆,上学后与父母聚少离多,常躲在被子里抹眼泪。不过,这段漂泊的童年,让她对自然有了深刻认知,“地理经常考满分,因为那些气候、植被都是亲眼所见。”

2012年,还在上高中的张宁看到了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她和姐姐张晴开始在社交论坛分享养蜂知识,逐渐积累了一批粉丝。一次槐花蜜季,姐妹俩接到2000元订单,却因蜂蜜被收购商提前收走而陷入两难。“宁可退单,绝不掺假。”她们挨个向顾客道歉退款,意外赢得了口碑。次年,蜂蜜供不应求,姐妹俩正式开启电商之路。

大学期间,张宁带着家乡蜂蜜走进校园,通过线上销售实现经济独立,还带动50多名同学和宝妈成为代理。她们研发的蜂蜜唇膏、面膜等产品,以“天然、安全”为卖点迅速走红,品牌也应运而生。

荒山变“金山”,甜蜜事业年销量破千万

2019年,张宁大学毕业,毅然回到蒙阴。“当时,父亲承包的荒山土壤贫瘠,头一年种1000株植物,只活了20棵。”全家从改良土壤做起,一草一木亲手栽种。如今,这片曾经的荒山已成为花园式养蜂基地,种植区、研学区、休闲凉亭错落有致,甚至被游客误认为公园。

传统养蜂业中,蜂蜡与蜂蜜因物理特性差异难以融合。张宁团队用技术创新破解了这一难题——采用独家专利的低温搅拌工艺,将蜂蜜、蜂胶等活性成分融入蜂蜡,制成可食用级原料。

另外,过去蜂农依赖收购商定价,利润微薄。张宁将互联网营销“玩”出新花样:在社交平台分享养蜂日常,坚持自产自销,还与高校合作研发30多种衍生品,并申请了专利。

产业壮大的同时,张宁不忘反哺乡村。她优先招聘周边乡村的宝妈,“农村需要年轻人,他们能用新视野赋能传统产业。”

未来,张宁计划融合农业、文旅、研学,将基地打造成蒙阴“后花园”。“希望人们能在这里住上几天,感受乡村的治愈力。”她坚信,绿水青山的故事,未完待续。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