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奇点湃
尽管京东惦记外卖这块蛋糕不是一天两天了,但这回终于撸起袖子,要跟美团抢地盘了。
4月以来,京东动作频频:先是宣布为达达员工涨薪,随后又推出外卖骑手五险一金保障,其官方平台“京东黑板报”更在近期高调发布“百亿外卖补贴计划”。
京东CEO许冉甚至在接受晚点LatePost采访时特意表态:“外卖是一个宽广赛道,完全容得下多个平台。”
面对京东的强势入局,美团迅速作出了强硬回应。
4月12日,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在互联网平台呛声友商:“京东不是第一家想做外卖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阿里、滴滴、字节不是都做过,滴滴目前在海外也还在做呢。”
他的发文火药味十足,还提到了“狗急跳墙”“围魏救赵”这两个典故,暗示京东可能是迫于竞争压力才仓促布局外卖业务,更言辞尖锐地表示:“那些大而无当的仓配体系终将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三天后,美团乘势推出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其宣传视频中“你的东东再等等”的标语,以及酷似京东LOGO小狗形象的配图,都被业界视为对京东的隐晦调侃。

(图源美团闪购微博)
面对美团的“挑衅”,京东很快予以回击。“京东黑板报”发文强调,“京东不打口水仗,但会坚持说实话。”
与此同时,一段刘强东在内部讲话的线上会议视频流出,刘强东谈到:外卖行业已成为关乎百姓的重要民生行业,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个行业竟能实现年收入数千亿、利润上千亿的惊人规模,“我给京东外卖定一条规矩,京东外卖永远赚的净利润不允许超过5%。”
京东与美团的竞争态势持续升级,双方在舆论交锋之外,更在业务布局层面展开了全方位的较量。
事实上,京东早在2022年6月就曾在郑州、长沙等地试水外卖业务,后因疫情反复、投入过大等因素暂停。
美团在外卖市场占据绝对优势,似乎任何玩家都很难在其主场打开局面。
但当前的竞争,已经升级为整个即时零售领域的全面较量,外卖业务正是这场大战之中无法避开的关键战场。
对京东来说,要想在这个由美团主导的市场夺得一席之地,必将面临一场硬仗。而美团也势必会全力捍卫其市场主导地位,采取全方位措施巩固现有优势。
01 闪购对上秒送,两大即时零售巨头攻防战
京东早已将即时零售视为“必赢之战”。
这一战略选择源于京东寻找新增长点的迫切需求——通过布局高频次的本地生活服务,可以弥补传统电商低频消费的短板。
早期,京东刻意避开了竞争激烈的外卖市场,选择从3C品类直接切入即时零售赛道。
2021年6月,京东便已率先切入手机即时零售赛道,与3C品牌线下门店合作推出“秒送”服务。到了2024年,京东又将“小时达”与“京东到家”整合升级为“京东秒送”品牌,标榜最快9分钟送达的即时配送。
为快速打开市场,京东不仅推出大量1元爆品引流,包括盒马1元的大瓶东方树叶、沪上阿姨1元奶茶等,还免除配送费降低消费门槛。
当时,京东秒送的入口已提升至APP首页核心位置,与刘强东力推的“百亿补贴”享有同等战略地位。但即便如此,市场反响仍不尽如人意。
而就在秒送不温不火的那些年,美团闪购持续侵蚀京东的传统优势领域。
自2018年上线以来,美团闪购凭借“30分钟万物到家”的定位快速扩张,将外卖用户成功转化为高客单价商品的消费者。
特别是在3C领域,从2020年开始,美团闪购不仅每年承接苹果新机预售,更与小米、华为等主流手机品牌达成合作。

(图源美团闪购微博)
或许是感受到日益迫近的竞争压力,京东开始主动调整其策略。
这次,京东选择从高频次的外卖业务切入,希望通过“品质外卖”吸引优质用户,再逐步转化为全品类即时零售客户。
今年以来,京东外卖推出免佣金政策,配套“百亿补贴”引流,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目前,京东推出的“0佣金”政策确实已吸引了不少连锁品牌和中小商家的入驻。相较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的抽成比例,0佣金确实能提升商家的利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优惠设置了时间门槛——仅对2024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开放全年免佣金,这种限时策略可能刺激了商家的快速决策。

(图源京东外卖微博)
此外,京东重点招揽的是具备实体门店的“品质餐厅”入驻。虽然严格的商家审核标准,可能影响扩张速度,但有助于建立品质形象,吸引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的外卖用户。
京东还在用户端打起了价格战。自4月11日起,其通过为期一年的百亿补贴,发放1-20元不等的无门槛优惠券。
不过,目前京东外卖的配送费普遍高于美团——奇点湃实测后发现,美团外卖的配送费普遍是3元以下;京东外卖除了少量商家之外,其他商家的配送费大多在3-5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价格补贴的效果,可能会影响部分价格敏感型用户的选择。
对于京东而言,想要挑战美团并没有那么容易。作为美团的核心业务板块,即时零售早已成为其不容有失的战略要地,构筑了坚实的竞争壁垒。
但京东不得不为之,无论是为了守住3C等核心品类,还是开拓新的业绩增长点,这场战役都势在必行。
02 京东想走别人的老路,为什么?
在外卖与即时零售领域,美团构建的护城河令后来者难以逾越。
从2014年百度外卖的强势入局,到2018年滴滴外卖的疯狂补贴,再到2023年抖音的流量奇袭,这些挑战者最终都未能撼动美团的霸主地位。
根据交银国际证券的研报,2024年美团在外卖市场占据65%的份额,远超饿了么的33%,而其他平台仅占2%。
京东外卖入局以来,尽管仅用22天时间实现了日单量从100万到500万的五倍增长。但目前的体量很难与美团相提并论——京东外卖500万的日订单量仅为美团外卖的十二分之一。根据2024年Q2的数据,美团外卖日均订单量约5880万单。
京东明知与美团存在显著差距,却仍选择重金押注外卖市场,这一战略决策背后暗藏深意。
京东真正意图并非正面抢夺外卖市场,而是通过“围魏救赵”缓解核心压力。
美团闪购业务的高速扩张已侵入京东腹地,面对基本盘受威胁的困境,京东选择在外卖领域开辟第二战场,缓解压力。
尽管京东在业务上拼不过美团,但可以从舆论层面给美团施加压力。无论是为骑手缴纳全额五险一金的社会责任主张,还是刘强东内部讲话时直指外卖平台暴利的拷问,京东都在试图将美团拖入舆论战场,为其真正目标“秒送”业务争取发展空间。
这种战略博弈在人才争夺中可见端倪。2024年,京东从美团挖来两位重量级人物:原美团核心高管郭庆和外卖业务骨干杨文杰。
郭庆是原美团最高决策机构S-team成员,曾掌管美团酒旅业务,是王兴的得力干将;杨文杰则是美团外卖的元老级人物,并担任美团外卖业务发展部总经理。这两位关键人才的加入,无疑增强了京东的竞争力。
这种“斩首式”挖角,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美团的战略节奏。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即便面临竞争干扰,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扩张步伐不仅没有放缓,反而在2024年接连祭出多项战略级举措。
针对3C品类,美团通过“国家补贴+平台让利”组合拳,继续直插京东腹地。
4月初,美团外卖在北京启动“国补计划”,针对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推出重磅优惠:消费者不仅可享受最高15%的国家补贴,还能叠加使用美团提供的100元专属优惠券。
几乎同时,美团启动了组织架构调整,提升整体战力。美团创始人王兴发内部邮件宣布,点评事业部划进美团核心本地商业,S-team成员、美团平台负责人李树斌兼任负责人,强化内部的资源协同。
此外,美团还祭出千亿级餐饮扶持计划——未来三年将投入1000亿元扶持餐饮行业,这一金额相当于其三年净利润总和,是餐饮行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行业扶持补贴计划。
这场较量展现了即时零售战场的残酷,虽然京东的战术突袭确实给美团制造了麻烦,但竞争的主动权仍然牢牢掌握在美团手中。毕竟,即时零售业务贡献了美团高达七成的核心收入,其在该领域60%的市场渗透率更是构筑了坚实的竞争壁垒。在这个万亿级规模的战略要地,任何试图从美团手中分食蛋糕的挑战者,都将面临一场异常艰难的攻坚战。
03 面对美团铁壁,京东多少赢面?
在外卖市场的竞争中,运力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进军外卖的互联网企业,包括抖音,都缺乏自建末端配送体系。即便是美团和饿了么,也是经过多年巨额投入才建立起成熟的配送团队。
此前,在宣布闪购为独立品牌时,美团曾以“30分钟VS次日达”的对比营销,暗指美团外卖配送速度与传统电商配送速度的差异。
但这种对比并不完全合理,因为京东进军外卖之所以引发行业震动,恰恰在于它已经拥有强大的即时配送能力——依托达达的百万骑手网络,京东同样能实现高效履约。
2024年5月,达达全面融入京东生态,进一步强化了其应对外卖高频需求的能力。
如今,京东外卖平台上绝大多数订单都由达达秒送完成,只有少数商家采用自配送模式。
刘强东曾亲自为达达业务站台,不仅在朋友圈呼吁平台应为骑手提供五险一金,还大幅提升了达达员工的薪酬待遇。目前,达达员工的薪资明年将升级至20薪,与京东零售集团的薪酬体系保持一致,同时开始为骑手缴纳社保。
此外,京东正计划通过私有化方式将达达完全纳入自身体系,以进一步整合即时配送资源。
尽管达达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其秒送业务增长迅猛。2024年,该业务贡献了58.05亿元净收入,占总收入的60%,同比增速高达44.6%。
这表明,京东的即时配送能力正在成为其拓展外卖市场的核心优势。
然而,即时零售的竞争不仅仅在于配送,仓储布局同样至关重要。
传统电商(如京东、天猫超市)依赖中心化大仓,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但难以突破“次日达”的时效限制。
而美团则采用去中心化模式,在社区3公里范围内布局小型闪电仓,确保商品能在半小时内送达,并支持24小时运营以满足应急需求。
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甚至直言,“那些大而无当的仓配体系终将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目前美团闪电仓已突破3万个,预计2027年将达10万个规模。家电、日化等品牌商(如名创优品)正加速入驻,使得美团闪购逐渐成为某些品牌超越传统电商的重要销售渠道。
京东也在积极转型,秒送整合了原有的即时零售业务(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并与超过50万家线下门店合作,采用“线上下单、门店发货”的模式,迅速覆盖全国2300多个县区市。
这场竞争的本质,是两种电商模式的正面交锋。美团以本地化、即时性见长,而京东则依托成熟的供应链和线下合作网络。随着双方业务边界的不断模糊,未来本地电商市场的竞争格局或将迎来新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