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彭瑜

柑橘自动化分拣 。 通讯员 余鸿 摄
4月22日,记者从忠县橙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暨第六届忠橙文化旅游月新闻发布会获悉,2025中国果蔬汁饮料高质量发展大会将于4月29日至30日在忠县召开。
中国果蔬汁饮料行业的年度盛会为啥在忠县召开?“真正让我们下定决心是忠县在柑橘全产业链发展中展现出的标杆价值。”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杨永兰坦言,选择忠县,既是对这里产业根基的认可,更是对中国饮料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一次前瞻布局。
从"一杯橙汁"到产业标杆: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在忠县,一杯橙汁的背后,是二十年磨一剑的产业深耕。作为全国最大的NFC(非浓缩还原)橙汁加工基地,忠县2024年产量达6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8%,这意味着市场上每销售10杯NFC橙汁,就有近3杯源自忠县。
“ 产量领跑、品质领先、产能领航。”忠县副县长田长忠介发布称, 派森百是国内首家非浓缩橙汁加工厂,其NFC橙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绿色食品认证,连续16年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饮品。去年,忠县又成功引进福航昇、橙标2家橙汁加工企业,预计今年底全县年加工橙汁能力将由12万吨提高到20余万吨。“硬核产能支撑行业话语权。”

硕果缀枝头。通讯员 赵军 摄
与此同时,忠县正全面推广“密植矮化”柑橘丰产技术,优化品种结构,对柑橘密度不足的果园进行补植补栽,夯实果园产出能力;引入超高压冷杀菌等前沿加工技术,建设完整的冷链物流仓藏体系,通过低温气调储藏技术,保障橙汁加工原料的稳定供给,在产能储备上实现新改变。
全链协同创新:打造柑橘产业生态圈
走进投资20亿元的忠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球领先的柑橘智能分拣线每小时处理鲜果60吨,光学传感器可精确检测糖度、瑕疵;果渣资源化中心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将皮渣转化为有机肥和饲料,构建起"猪-沼-果"生态链。
更令人瞩目的是,全国首个柑橘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自2024年12月运营以来,已实现8400万元交易额。
“忠县柑橘处于全国柑橘产业第一方阵具有三个特点。”忠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熊长春介绍,一是鲜果规模成型,全县36.5万亩柑橘基地绵延成海,鲜果年产量超50万吨,综合产值突破65亿元;二是产业体系成群,拥有全国最大的柑橘智能分拣车间和三峡库区功能最完善、设备最先进的柑橘商品化处理加工基地;三是品牌价值成势,区域公用品牌“忠橙”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忠橙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位居全市柑橘类出口第一。他说,“忠县品牌价值跃升至105.89亿元。”
现在,忠县柑橘鲜果供应周期长达9个月,已成为全市最大的优质杂柑基地;开发橙皮丁、有机肥等衍生产品,年产橙皮丁500吨和柑橘皮渣有机肥、猪饲料1.5万吨,成功构建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再到皮渣资源化利用的完整柑橘产业链。
农文旅融合:激活"柑橘+"经济新动能
当机械轰鸣的加工厂与花果同树的田园诗意相遇,忠县探索出一条"以橙为媒、三产共融"的发展新路。
“沉浸式体验重构乡村价值。”在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这个全国唯一的柑橘主题"两山"实践基地,游客可参与从采摘到榨汁的全流程体验。柑橘文化时空馆内,AR技术重现2000年柑橘栽培史;临江民宿集群将橙香融入建筑美学,每扇窗都框出一幅"半城山水满城橘"的画卷。
节会经济引爆流量效应。据悉,即将启幕的第六届忠橙文化旅游月,将举办田园马拉松、川渝大学生电竞大赛、长江三峡自行车赛、首届短视频大赛等精品赛事,实现“运动+赏景+橙汁补给”的三位一体新体验,真正实现"节庆搭台、经济唱戏"。
"我们卖的不仅是橙汁,更是一种绿色生活方式。"忠县文旅委负责人介绍,依托"重庆·三峡田园观光之旅"等5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忠县正将长江三峡的壮美、千年忠文化的厚重与柑橘产业的活力深度融合。
据悉,此次大会邀请了国际果蔬汁协会主席Kees Cools、中国工程院单杨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廖小军等10余位国内外行业专家,150余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 将围绕新技术应用、新原料开发、新趋势分析、新品创新思路、市场拓展策略和战略规划指引等核心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并通过新产品新技术展览、实地考察等环节,让 “全链协同・高质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