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乘“风”逐“绿” !威宁新能源产业释放发展动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8:38:00    

威宁自治县平箐光伏电站是贵州省首个集中式光伏电站,这里不仅是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威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宁能源)的起点,更见证了贵州新能源产业复杂化的跨越。十年前,第一度清洁电力从这里输入电网,如今,威宁全县获批新能源项目总装机规模突破900万千瓦。

企业的成长轨迹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现在土地流转给电站,一年租金4000元,种植马铃薯、魔芋等40多亩地每年还能收入23万元。”4月3日,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村村民马赛林正在田间为种植的马铃薯除草,他的身后,是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威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仙水窝农业光伏电站。

贵州省第一个光伏项目:威宁平箐30MWp光伏电站

“电站按照‘农业种植+光伏发电’互补方案进行设计,共种植红菜薹、马铃薯、花菜,牧草等2604亩,光伏阵列形成的遮阴效应,使土壤含水量提高约10%~30%,不仅提高了亩产值,自2019年投用至今平均每年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上百万元。”仙水窝农业光伏电站站长孟宪盛说。

“农光互补”模式,正是威宁新能源产业的创新实践——在光伏板间隙种植经济作物,让撂荒地重获生机。这种“一地两用”的智慧,不仅使威宁能源公司荣获全球减贫案例奖,更催生了“光伏+农业”“风电+旅游”等多元业态。

目前威宁全县建成集中式光伏项目38个,流转土地6.5万亩,发展“农光互补”产业可使每亩土地年产值增加约18600元,曾经的荒山石漠化作“聚宝盆”。

据威宁自治县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设项目期间,直接累计解决当地务工群众就业人数10万人,直接产生务工收入110亿元,间接带动500余人长期稳定就业。

贵州金元威宁能源公司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第三期长坡院子光伏区

产业崛起背后,是生态与经济的双重考量。在威宁锦宁新能源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天800吨生活垃圾经过高温焚烧,转化为1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

“目前全县并网发电装机超400万千瓦,累计并网发电411亿度,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097.67万吨、减少碳粉尘排放量1117.92万吨、节约标准煤1640万吨。”威宁自治县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24年,全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占32.13%,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60.69%。农村电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绿色低碳生产、新生活新模式新业态逐步推广。

随着三峡集团、华能、国家电投等20余家能源巨头相继落户威宁,又为这场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据统计,威宁现已累计完成新能源项目建设投资超300亿元,实现产值194亿元,建设规模和发电产值全省排名第一,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飞速发展,已成为全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产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编辑 鲍贝贝

二审 李姗

三审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