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输了,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自欺欺人的国家。”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出所谓“对等关税”之前,美国知名经济学家理查德·沃尔夫在公开谈及“加征关税对谁有利”的话题时直言,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输的是美国,但美方却视而不见。
沃尔夫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经济学名誉教授、纽约新学院客座教授。沃尔夫对加征关税的警告发出后不久,传来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出“对等关税”政策的消息,且在近期不断变化:从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到9日突然宣布暂停关税政策,再到12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智能手机、电脑及其他电子产品排除在所谓的“对等关税”之外。
在此背景下,新京报记者对话沃尔夫。沃尔夫指出,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不断变化,不仅难以实现其制造业回流的目标,更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际信誉。全球供应链正加速重组,可能将会有越来越多企业选择绕开美国市场。除非美国国内形成足够强大的反对力量,否则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关税政策将持续下去。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理查德·沃尔夫。网络截图
关税政策急转弯表明特朗普认识不足
新京报:你公开谈及“加征关税对谁有利”这一议题时,特朗普政府还未正式推出“对等关税”政策,当时是什么原因让你得出“美国要输了”的判断?
沃尔夫:当时的想法是,加征关税政策会扰乱世界贸易,并给所有向美国出口的外国企业增加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而加征关税、关税调整及其引起的反制等会给世界贸易带来不确定性,可能会阻碍或减缓投资,增加经济衰退的风险,最终损害美国和其他经济体利益。
新京报: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近期出现戏剧性转向。4月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额外所谓“对等关税”,但在这项政策生效的4月9日却突然暂缓对部分国家的“对等关税”。如何看待特朗普这一周内的关税政策变化?
沃尔夫: 据我观察,在美国国内,许多人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存在分歧。特朗普的政治基本盘(注:指支持特朗普的选民)认为,这些变化体现了特朗普精明的政治策略。而其他人则指出,此类政策变化表明特朗普对美国经济问题,或美国针对全球的关税后果缺乏把握。
此外,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这项关税政策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但大多数人不希望再经历几年前那样的通货膨胀,如果他们认为关税政策会导致消费者价格上涨,就会对此表示反对。
新京报:特朗普自称加征关税的目标之一是为美国创造收入来源。现在是接近还是偏离了他的这一目标?
沃尔夫: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且目前情况非常不确定,无法做出任何有效的推测。全球供应链等更广泛的贸易中断才是真正会受到影响的地方。
新京报:特朗普本人曾为他的加征关税行为辩护。除了为美国创造收入来源,还包括促进美国制造业回归等。此次特朗普暂缓部分国家“对等关税”,是否意味着他意识到该政策与其促进制造业回归等目标存在偏差?
沃尔夫:近几任美国总统都承诺过要让制造业回归美国,但无一人实现这一目标。究其原因,美国(制造业)工资过高,市场规模过小,增长速度过慢,这些因素使得美国制造业难以与世界其他地方(中国、越南、孟加拉国等)的制造业竞争。
新京报: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又出现新变化。4月12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智能手机、电脑及其他电子产品排除在所谓的“对等关税”之外。这一举措释放了什么信号?是“对等关税”政策还将转向吗?
沃尔夫:不,这只是美国高科技亿万富翁对政府政策强大影响力的体现。
两个关键因素预示今年美国或现经济衰退
新京报: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如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加剧大萧条,你认为特朗普当前的“对等关税”政策是否在重复同样的错误?总体而言,特朗普目前的“对等关税”政策会带来什么后果?
沃尔夫:特朗普的多项关税政策变化加剧了全球政策不确定性,令各国政府和企业面临更大的决策风险与适应成本。现在,很多外国领导人都可以将本国的部分或全部经济问题归咎于特朗普的关税。
因此,(加征关税)政策对美国声誉的重塑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我判断,在全球范围内,可能会有许多国家将改变其贸易路线,远离美国,转向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新京报:美国前财长萨默斯警告,美国因正在推进的加征关税措施很有可能走向经济衰退,或导致200万人失业,每个家庭损失5000美元以上收入。在你看来,美国经济正在走向衰退吗?
沃尔夫:两个关键因素预示着今年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首先,关税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和投资者犹豫或等待新世界贸易体系的明朗化,这种等待往往在成为群体性现象时引发经济衰退。其次,征收关税导致美国消费价格上涨,将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减少,从而引发经济衰退或其变体——“滞胀”。
新京报:你预计当前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还会持续多久?哪些关键指标可能促使其调整政策,以及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调整?
沃尔夫:只要美国国内反对声音太小而无法阻止,这一关税政策就会持续下去。可能促使特朗普政策转向的因素包括:美国国内通胀、失业、经济衰退等。这些因素可能引起美国国内反对浪潮,并以大规模示威等形式表现出来。
新京报:如何看待中美两国的“关税战”?两国政府之间是否存在足够顺畅的沟通渠道来解决问题?从经济的角度,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吗?
沃尔夫:问题不在于沟通,而在于缺乏沟通。我认为,中美两国能够也应该就此进行沟通和谈判。
新京报记者 朱月红
编辑 胡杰 校对 卢茜